201801018-材料院实验室
网站首页|中心概况|实验教学|第二课堂|大精仪器|虚拟中心|成果展示|规章制度|资料下载
 中心简介 
 中心总体概况 
 申报视频 
中心简介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中心概况>>中心简介

西南石油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新中国创建的第二所石油本科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以石油和天然气为特色和优势,以建设一流能源大学为发展目标。在学校发展过程中,传承了“铁人精神”和“三老四严”的石油精神,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西南石油大学精神相融合,培养以国家能源安全为己任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根据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和四川资源(水电、太阳能、锂矿等)优势,学校确立了以“石油与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和“新能源”并重发展的“双能”驱动发展战略。能源的发展和利用离不开材料,石油与天然气的勘探开采、新能源的高效利用,都离不开相应的先进材料。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03年,20201月学院更名为“新能源与材料学院”,依托学校60多年来的能源学科积淀,围绕能源材料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2010年建成校级“能源材料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在近20年的建设过程中,中心先后经历了基础实验室建设、内涵发展、跨越提升三个阶段,现已发展成为我省材料领域,特别是能源材料领域实验教学体系完整、实验教学平台功能完备、实验教学队伍结构合理、教学科研水平高、实验设备齐全、实验环境整洁、管理先进和运行高效的实验教学中心。中心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围绕国家经济建设对能源材料领域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与制度创新。中心能源材料优势突出,尤其在油气田材料、储能材料、光伏产业、清洁能源材料方面特色明显,已成为我国特别是西部地区能源材料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培养基地,为能源工业培养了4000余名优秀本科毕业生,取得了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教学与科研成果,推动了我国能源材料工业的发展。

1)基础实验室建设阶段(2003~ 2009年)

开展实验室基础硬件建设,建立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实验平台。2003年,随着我国现代工业和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需求快速增长,传统油气田材料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为了更好地服务传统油气产业,解决油气勘探、开采、集输过程中所面临的材料短缺问题,学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建设油气田材料相关专业、学科、实验室及实训平台,建立了“材料公共基础”、“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和“材料腐蚀与防护”5个实验分室,随后获批建设“油气田材料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重点服务于石油天然气行业,主要开展传统油田所应用的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实验教学和创新实践。

制定能源材料实验室管理制度,加强教学规划建设,为中心发展打好基础。建设初期,实验教学中心补充并完善传统油气田材料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实验教学平台的管理制度;按照教学规划,在学校和中地共建经费支持下,中心围绕“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理念,构建了培养油气田材料高素质人才的实验教学体系和实践平台,满足学生在油气田材料制备、加工、测试及计算机模拟仿真方面全流程实验教学的硬件和软件需求,在中心教师共同努力下,构建了一支结构合理、治学严谨、勇于创新的师资队伍。

2)内涵发展阶段(2010~ 2014年)

顺应国家能源发展趋势,结合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建立新材料、新能源实验平台。随着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2010年,根据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和新能源发展规划,结合四川省在水电、锂矿、太阳能等资源方面的优势,西南石油大学提出了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双能驱动、协同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旨在加强传统油气田材料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新能源、新材料的研究与发展。

2010年,获批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为适应学科、专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需要,能源材料实验教学中心立足传统油气田材料,通过整合实验平台,优化实验教学内容,逐步实现了从传统油气田材料到新能源、新材料、再到两类材料并重的转变,更加突出能源材料的内涵发展。在传统油气田能源材料实验平台的基础上,借助校级能源材料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逐步建成了极富特色的光催化材料实验室、风光一体化实验室、太阳能电池材料实验室、能量转化材料与器件实验室、存储材料实验室等实验教学平台。另外,中心与四川兴能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剑兴锂电有限公司、四川能宝科技有限公司、山东胜利固井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四川川锅锅炉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共建了一批校外工程实践、生产实习和创新创业基地,中心的格局与功能更加完善,实验与实践能力不断提高,为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新能源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机械工程和油气储运工程9个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同学提供实验教学、二课实践、实习实训和科研服务。

进一步强化实验室内涵建设,优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促进实验教学的内涵建设。围绕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不断进行实验教学体制和机制改革,调整实验教学内容,使实验教学满足内涵发展要求。在传统油气田材料和新能源材料的基本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比例,将实验教学改革纳入学校教育教学体系、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等四大改革之中,使之成为学校教学改革中重要的组成部分。2014年,国际焊接工程师(IWE)培训在中心首次开班,为能源材料和智能制造交叉领域的人才培养开辟了新的途径。到目前,已有260余名本科生获得国际焊接工程师(IWE)执业资格证书。

3)跨越提升阶段(2015~现在)

根据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趋势,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进一步优化实验平台布局,改革实验教学体系。2015年,国家出台新能源发展战略,明确指出新能源、新材料的发展方向。四川省太阳能、水电、氢能、锂矿等新能源相当丰富,通过科学规划不仅能满足全省的能源需求,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还能实现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四川省委、省政府积极布局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为顺应新能源、新材料的发展趋势,西南石油大学在保持传统石油天然气学科优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积极融入天府新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功能区和天府新能源研究院的建设,

2015年,获批建设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并建设光伏产业技术研究院。以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两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为依托,建设氢能开发及利用新材料、环境催化、光催化材料制备及测试、催化材料活性评价等实验教学平台。除此以外,以工程教育认证为契机,进一步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将产出导向的教育体系和持续改进的质量观应用到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中,进一步强化新能源、新材料教学内容在实验教学和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

加大硬件投入,持续建设和完善虚实结合的新能源、新材料领域高素质人才培养平台。中心利用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学校、学院等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实验室硬件投入,搭建集新能源、新材料从设计计算、制备加工、性能评价及工程应用为主线的虚实结合教学和研发平台,投入经费300万元,购买了材料模拟计算软件、模具虚拟装调车间软件、铸造仿真JSCAST软件、材料塑性成型仿真DEFORM软件和焊接模拟软件Simufact.welding开发了具有知识产权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大型冲压件成形过程虚拟仿真实验”、“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设计及传质过程虚拟仿真实验”、“太阳能电池虚拟仿真实验”等,其中“大型冲压件成形过程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获批四川省虚拟仿真实验项目。

进一步加强中心的人才培养,完善平台建设,以学生为中心,突出成果导向。为保证实验教学效果,中心加大了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中心人员在实验教学方法改革、自研自制设备、学科竞赛等方面成果显著,申请教改项目25项,获得校级以上各类成果奖41项。同时借助优化后的实验教学平台教学相长,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实验教学中心实现由基础+专业+综合基础+专业+综合+资格认证+创新创业的转变,在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建设需求中,完成从服务传统石油天然气行业到新能源、新材料的转变。 

                          

 

 

 

版权所有 西南石油大学能源材料实验教学中心  

地址:成都市新都区新都大道8号(成都校区)
电话:028-83037420                    邮编:61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