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人才培养 |本科生教育 |特色平台 |正文

特色平台

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深度融合“第一和第二课堂”的《材料分析方法》国家一流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发布日期:2023年10月18日    作者:王芳    编辑:马洁    审核:王平    点击:[]

 

成果完成人:

周莹,王斌,王芳,于姗,王平,罗玉梅,王明珊,王瑞芳,黄泽皑,张骞

 

成果简介:

西南石油大学作为教育部认定的99所“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之一,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方面成效显著。目前,高校已形成了由第一和第二课堂共同构成的育人体系。“第一课堂”以学生获取专业知识的课堂教学为主,“第二课堂”重在培养学生课外实践能力,并延伸至创新创业项目和“互联网+”等科技活动。当前,我国高校高度重视第一和第二课堂统合育人,但在教育实践中,两大课堂建设一般相互独立进行,一定程度仍存在融合性差或互不衔接的问题。因此,如何通过课程建设深度融合“第一和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践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是当今高等教育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材料分析方法》是材料类专业核心课程,上承《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等理论课程,下启课外实践等第二课堂。因此,选取《材料分析方法》实施深度融合两大课堂的课程建设教学改革。西南石油大学《材料分析方法》课程建设历经近20年,自2010年后开展深度融合“第一和第二课堂”的课程建设探索,以培养学生能力达成为导向,从课程目标、教学团队和课程评价等多维度持续深化课程建设改革,建立了融合两大课堂的“大课程”教学团队,建成了融合两大课堂的“能力层次”教学内容模块,创新了融合两大课堂的“大课程”评价方式,形成了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和素养的课程建设范式。2020年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21年被认定为四川省教育教学改革重大项目。

 

 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1)“第一和第二课堂”融合性差或互不衔接。构建深度融合两大课堂协同育人的课程建设模式。

(2)以单一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存在理论指导和实践能力培养之间脱节。依托《材料分析方法》课程建设,建成融合两大课堂的教学团队。

(3)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紧跟材料学科前沿和产业需求,更新教学内容与改革教学模式。

(4)单一课程评价难以支撑学生能力达成培养目标。构建融合两大课堂的课程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理论和实践的综合能力。

 

上一条: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行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西南石大方案”的构建与实践 下一条:四川省教学成果三等奖:基于导师责任制的研究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范式构建

关闭

版权所有 西南石油大学新能源与材料学院 学院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都大道8号 联系电话:028-83037406 邮编:610500